逛街囉~~~~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許多祖先的出處:堂號列表

01.陳氏堂號: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郡號〕、德星、德聚、繩武等。有因音誤而姓田。
02.林氏堂號:西河、南安﹝郡號﹞、問禮、忠孝、永澤、林本、善慶、崇本。
03.黃氏堂號:江夏、爍陽、安定、房陵、漢東、上谷、譙郡﹝郡號﹞、紫雲、種德、燕山。
04.張氏堂號: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鍵為、沛國、梁國、 中山、汲郡、河內、高平﹝郡號﹞、百忍、 金鑑。張良本姓姬,因避秦  改姓張。元朝時,上杭簡德潤入聱南靖張進興寡媳,后代雖仍姓簡,但 代代供奉張公夫婦,在大寮鄉的一房改姓張簡,故誤以為張廖簡同宗。
05.李氏堂號:隴西﹝郡號﹞、燕樓。有一說謂﹕族人本姓理因避難以李子果腹倖免於難,仍更姓為李。唐朝有安姓因不恥安祿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賜姓 而姓李。明朝時,也有人不恥李自成而復姓理。武則天時,有王子謀反 被改姓虺。
06.王氏堂號: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       河南﹝郡號﹞、三槐。唐節度使王潮之後人王念七、念八居詔安,念八辭世將王先益交游忠信撫養,王之子孫是為才游(中間的方改為才 ),堂號為﹝原平堂---太原十廣平﹞,但文革後又改為姓王。
07.吳氏堂號:延凌、勃侮、僕陽﹝郡號﹞、讓德、種德 。
08.劉氏堂號: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郡號﹞、黎照、德馨。劉氏冬帝堯陶唐氏之後,受對於劉﹝地在今河北唐縣﹞,子孫劉累能擾龍﹝養獸專家﹞,在周封為杜伯,又稱唐杜氏(劉唐杜)。杜伯之子濕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邑於范(即今山東范縣),其他子孫居隨地,故又為范氏 、隨氏。漢朝劉邦曾賜姓劉,如匈奴王金日殫。宋時,唐尚書劉文靜之 後,劉恆因父遇禍,自幼就養於侯、林二家,後改姓侯氏,是為南安侯 林鄉開基祖,此派劉、侯同宗。嘉義市中正路七三0號有劉唐杜范金侯留錢姓宗親會(金、錢氏堂號為彭城)
09.蔡氏堂號:濟陽﹝郡號)。
10.楊氏堂號:弘農、天水﹝郡號﹞、四知、栖霞。
11.許氏堂號:高陽、汝南﹝郡號﹞、長興。
12.鄭氏堂號:滎陽﹝郡號﹞。
13.謝氏堂號:陳留、會稽﹝郡號﹞、東山、寶樹。
14.郭氏堂號:太原、華陰、馮翊﹝郡號﹞、汾陽。
15.洪氏堂號:燉煌、豫章、宣城﹝郡號﹞、六桂。
16.丘氏堂號:河南。吳興、扶風、﹝郡號﹞、敦睦。雍正下令諱孔丘,故丘姓改邱。
17.曾氏堂號:魯國、廬陵、武城﹝郡號﹞、三省。
18.廖氏堂號:汝南、鉅鹿、武威﹝郡號﹞、清武、崇遠、垂裕、承祐。張元子入贅廖三九而姓廖,堂號改為清武堂(清河十武戚)是為廖皮張骨,生為廖家人,死為張家鬼。六世孫廖日享因啃雞頭弄汙所借衣服,遺命子孫不食雞頭。
19.賴氏堂號:穎川、松陽、西川、南康、河南﹝郡號﹞。賴羅傳本都發源於中原,楚靈王滅賴國後,不少賴氏子孫逃亡湖北襄陽避難或投靠羅傅二姓,並改賴姓為羅姓或傅姓,以避楚靈王追殺,經過數代之後.子孫眾多,誰是真羅或假羅,誰是真傅或假傅,已經混淆不清,故三姓相議,互不通婚,以示有血緣之親。
20.徐氏堂號:東海、高平、東莞、瑯琊。滌陽﹝郡號﹞。
21.周氏堂號: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元朝前姓蘇)﹝郡號﹞、篤祐、愛蓮。
22.葉氏堂號:南陽、下邳﹝郡號﹞
23.蘇氏堂號:武功、扶風、藍田、洛陽﹝郡號﹞。部份蘇姓人士在元代為避渦,有的改姓周,有的改姓連,但大多數的蘇姓並未改姓,改姓後的周與連,為表示不忘本,把蘇姓的武功郡號冠在姓氏上面,目的為清周(汝南周)或清連(上黨連)有所區別。
24.莊氏堂號:天水、會稽、東海﹝郡號﹞、錦繡。
25.江氏堂號:濟陽、淮陽﹝郡號﹞、六桂。
26.呂氏堂號:河東、東平﹝郡號﹞、東萊、著存。
27.何氏堂號:廬江、東海、陳郡﹝郡號﹞。
28.羅氏堂號:豫章、長沙〔郡號﹞。
29.高氏堂號: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郡號﹞、有繼。
30.蕭氏堂號:蘭陵、廣陵﹝郡號﹞、芳遠。南齊武帝時,蕭子響謀反被改姓蛸。漳州蕭昭元入贅葉家(但葉家先入贅鍾家),昭元育三子,一承鍾冢,一承葉冢,一回蕭冢。
31.潘氏堂號:榮陽、廣宗、河.河南﹝郡號﹞。有潘氏因打賭見輸改姓鄭。
32.朱氏堂號:沛國、吳郡、河南(郡號)、鳳陽。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姓。邾為減筆而改姓朱。
33.簡氏堂號:范陽、涿郡(郡號)、追來、溯源、孝思。
34.鍾氏堂號:穎川(郡號)。鍾離減字為鍾。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35.彭氏堂號:淮陽、隴西、宜春(郡號)。
36.游氏堂號:馮翊、廣平﹝郡號﹞、立雪、盛蘭、東興。福建龍巖游姓子孫,       有一次到祖居洪源謁祖,因祭祀的事與祖居族親起衝突,大家不歡而散,竟然就改姓尤。另有游姓族人不滿祖產分配不公,將一子從母姓沈,一子改姓尤,但堂號仍為〔廣平﹞
37.簷氏堂號:河間、渤海﹝郡號﹞、繼述。
38.胡氏堂號:安定、新蔡〔郡號﹞
39.施氏堂號:吳興﹝郡號﹞、臨濮、錢江、潯海。 40.沈氏堂號:吳興﹝郡號﹞。
41.余氏堂號:下邳、吳興、高陽(郡號﹞、風采、武溪。
42.趙氏堂號:天水、南陽、金城、下邳、穎川﹝郡號﹞。宋朝曾賜姓趙。
43.盧氏堂號:范陽﹝郡號﹞
44.梁氏堂號:安定、天水、河一、河南﹝郡號﹞、梅鏡
45.顏氏堂號:魯國、琅琊﹝郡號﹞。
46.柯氏堂號:濟陽、錢塘、齊郡﹝郡號﹞、瑞鵲。
47.孫氏堂號::樂安、東莞約、吳郡、太原﹝郡號﹞。
48.魏氏堂號:鉅鹿、任城(郡號)。
49.翁氏堂號:鹽官、錢塘(郡號﹞。宋初,傳至翁乾度,長子處厚,分姓洪,       次子處恭,分姓江:三子處易,仍姓翁,四子處朴,分姓方:五子處廉,分姓龔,;六子處休,分姓汪。兄弟六人,先後進士及第,時有﹝六桂聯芳﹞之譽,甫田建有祖祠一座,稱﹝六桂堂﹞
50.戴氏堂號:礁國、廣陵、濟會、清河〔郡號﹞、註禮。
51.范氏堂號:高平﹝郡號﹞。范法澄遷廣東陸豐崙嶺鄉另立為一世祖。清初,法澄之後范文質,因後父姓姜,臨終遺命他的子孫以范姜為姓
52.宋氏堂號:京兆、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郡號﹞。
53.方氏堂號:河南﹝郡號﹞、六桂。
54.鄧氏堂號:南陽、安定﹝郡號﹞、高密。
55.杜氏堂號:京兆、漢陽、南陽﹝郡號﹞。
56.傅氏堂號:清河、北地﹝郡號﹞、雙鳳。
57.侯氏堂號:上谷﹝郡號﹞。
58.曹氏堂號:礁國、彭城、高平、鉅野﹝郡號﹞。
59.溫氏堂號:太原、汲郡、清河﹝郡號﹞。
60.薛氏堂號:河東、新蔡、沛國、高平﹝郡號﹞。
61.丁氏堂號:濟陽〔郡號丁﹞。
62.馬氏堂號:扶風﹝郡號﹞。
63.蔣氏堂號:樂安﹝郡號﹞。
64.唐氏堂號:晉陽、北海、魯國國﹝郡號﹞。
65.卓氏堂號:西河、南陽〔郡號﹞。
66.藍氏堂號:汝南、中山、東莞﹝郡號﹞。有因筆誤改姓籃。
67.馮氏堂號:始平、杜陵、長樂、穎川、上黨、京兆、弘 農、河間﹝郡號﹞。
68.姚氏堂號:吳興、南安(郡號﹞。
69.石氏堂號:武威、渤海﹝郡號﹞、三典。
70.董氏堂號:隴西、濟陰﹝郡號﹞。
71.紀氏堂號:平陽、高陽、天水﹝郡號﹞。
72.歐氏堂號:平陽﹝郡號﹞。
73.程氏堂號:安平、廣平﹝郡號﹞。
74.連氏堂號:上黨、武功(元朝前原姓蘇)﹝郡號﹞。
75.古氏堂號:新安﹝郡號﹞、國寶。
76.汪氏堂號:平陽﹝郡號﹞、六桂。
77.湯氏堂號:中山、范陽﹝郡號﹞。
78.姜氏堂號:天水〔郡號﹞、龍。
79.田氏堂號:北平、雁明、﹝郡號﹞、紫荊。
80.康氏堂號:京兆、東平、會稽﹝郡號﹞。
81.鄒氏堂號:范陽﹝郡號﹞。
82.白氏堂號:南陽﹝郡號﹞、香山。
83.涂氏堂號:豫章、南昌﹝郡號﹞、五桂。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有戶人家堂號三五堂,三合院內住著姓曾和姓涂的人家。他們來台的第四代祖先 有兩姊妹感情很好,分別嫁給姓曾和姓涂的男子,曾姓的堂號是三省,       涂姓五桂堂,兩家人住在一起,堂號就改為﹝三五堂﹞。有因筆誤而改 姓塗。
84.尤氏堂號:吳興〔郡號﹞。尤氏姓源,系出沈氏:五代時,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的,避審音,放水改為尤氏。
85.巫氏堂號:平陽﹝郡號﹞、忠孝。
86.韓氏堂號:穎川、南陽﹝郡號﹞。
87.龔氏堂號:武陵〔郡號﹞、六桂。
88.嚴氏堂號:天水、馮翊、華陰﹝郡號﹞。
89.袁氏堂號:汝南、陳留、彭城(郡號)。
90.鐘氏堂號:穎川(郡號)。鍾離減字為鍾。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91.黎氏堂號:京兆、九真、宋城﹝郡號﹞。
92.金氏堂號:彭城、京兆〔郡號﹞。
93.阮氏堂號:陳留〔郡號﹞、常興。
94.陸氏堂號:河南、平原、河內、吳郡〔郡號﹞。
95.倪氏堂號:千乘﹝郡號﹞。
96.夏氏堂號:會稽〔郡號﹞。
97.童氏堂號:雁門、渤海﹝郡號﹞。
98.邵氏堂號:博陵﹝郡號﹞。
99.柳氏堂號:河東﹝郡號﹞、仰峰。
100.錢氏堂號:彭城、下邳、吳興﹝郡號﹞。

從雅虎知識轉貼過來的不知道對大家有無幫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