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囉~~~~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妻子的空位-真的感人~~親人誰能替代?要珍惜!

感人的網路文章

我的妻子因為意外事故離開我身邊已經四年了,我想,妻子留下不會做任何家事的我和孩子,
她的心有何等難過呢?我也因為無法兼顧父母雙親的角色而感到挫折。有一天我為了出差,清
晨趕出門,無法將孩子打點好就得離開家,正巧前一天有剩下的飯,我熱了蒸蛋,向還沒有睡
醒的孩子交代一聲,就出門去了。

為了照顧好孩子飲食三餐的事,我也無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一天晚上回到家,我只是很簡
短地和孩子打個招呼,就因為身體疲累,不想吃晚餐,脫掉西裝之後就直接往床上躺下。就在
那個時候,砰的一聲,紅色的湯汁跟泡麵瞬時弄髒了床單和被單,原來有碗泡麵在棉被裡!這
小子真是的,說時遲那時快,我即時拿起一個衣架,跑出去,往正玩著玩具的兒子的屁股就打
,因為我實在是太生氣了,所以不停地打他。但就在這個時候,他邊啜泣邊說了一段話,使我
停了下來。兒子告訴我說:「飯鍋裡的飯早上已經吃完了,晚餐在幼稚園吃了,但是到了晚上,
爸爸還不回來,我就在櫥櫃的抽屜裡找到了泡麵。可是我想到爸爸說不能亂動瓦斯爐,所以我
就打開洗澡的水龍頭,用熱水泡了泡麵,一個自己吃,另一個想留給爸爸吃。因為怕泡麵涼掉,
所以我就把它放在棉被裡,等你回來。可是因為我正在玩向朋友借來的玩具,所以忘了跟爸爸講。」

我不想讓兒子看到我在流淚,所以衝到洗手間,將水龍頭打開,大聲地哭。過了一陣子之後,
我打起精神來,一面哄著兒子,一面也在他屁股上擦藥,讓他上床睡覺。當我清理好泡麵弄髒的
床單和棉被後,打開兒子的房門一看,發現他仍舊發出哭泣聲,手裡還拿著媽媽的照片。我把頭
靠在房門站了許久,看著這一幕。

自從在一年前發生這件事之後,我為了扮演好媽媽的角色,更加用心地去照顧他。現在兒子快七
歲了,不久後就要從幼稚園畢業,進入國小讀書。慶幸的是,兒子在這段時間毫無陰影,很開朗
地成長。就在不久前,我再一次打孩子,因為幼稚園來電話說,兒子沒有去學校,我心裡覺得很
不安,所以早退回家,在整個社區裡大聲地喊他的名字,卻是遍尋不著。後來在文具店的門口,
看見他站在電玩的前面,於是我很生氣,又開始一直打他。兒子並沒有說出任何的解釋,只說了
聲對不起。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剛好是幼稚園要邀請媽媽去看才藝表演的日子。

發生這些事的幾天後,兒子回家說,他在幼稚園裡學了寫字,從此他經常關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
來,很認真地寫字。我看到兒子這個樣子,想到妻子在天國也一定會因為看到他這樣而微笑,我
就無法忍住淚水。時間很快,又過了一年,到了冬天,街頭上都在播放著聖誕節的歌曲,我的兒
子卻又闖了一個禍。我正要下班的時候,接到一通社區郵局的電話,說我兒子把一綑沒有寫地址
的信,惡作劇地放在郵筒裡。每年到了年底,正是郵局最忙碌的時候,所以這對他們造成很大的
困擾。雖然我已決定不再打孩子,但在急忙趕回家後,叫了兒子來,我又忍不住痛打他一頓。兒
子這一次只是說他做錯了,卻沒有講出任何理由。我把他推到一個角落,不管了,自個兒跑到郵
局領回那一綑惡作劇的信。我把信丟到他眼前說:「你為什麼要這樣惡作劇?」兒子哭著回答說:「這些信是我要寄給媽媽的。」

當時我的眼眶紅了起來,心裡很激動,但是因為在兒子面前,所以我盡量隱忍住沒有表現出來。
我接著問他:「那麼,為什麼一次寄這麼多信呢?」兒子回答說:「以前我要把信投進去的時候,因為個兒太矮,所以沒辦法投入,但是最近我再去郵筒時,已經搆得到了,所以我就把以前沒有 寄的,一次全部都投進入了。」我聽了以後,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對孩子說什麼話。過了不 久以後,我就跟他說:「媽媽現在在天上,以後你寫完信,把信燒了,就能送到天國去。」等孩 子睡著之後,我到外面燒了那些信。我很好奇到底孩子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所以讀了其中的幾封 信。而當中有一封信攪動了我的心。

「親愛的媽媽:我很想念你!媽媽,今天在幼稚園有才藝表演,但是因為我沒有媽媽,所以沒有
去參加,我也沒有告訴爸爸,怕爸爸會想念媽媽。爸爸到處去找我,但我為了讓爸爸看到我很開
心的樣子,所以故意坐在電動玩具面前,雖然爸爸罵我,但是我到最後也沒有告訴他原因。媽媽,我每天都看到爸爸因為想念媽媽而哭泣,我想爸爸也跟我一樣,很想念媽媽吧!但是,媽,我現 在已經記不清楚你的臉。媽媽,請你讓我在夢中,再一次能夠看到你的臉,好嗎?聽說把想念的 的照片放在懷裡睡覺,就會夢到那個人。可是,媽媽,為什麼你沒有出現在我的夢裡呢?」

讀完這封信以後,我就開始嚎啕大哭。到底什麼時候,我才能填補妻子的空位呢?

家庭禮儀

家庭禮儀指的就是人們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溝通思想、交流資訊、聯絡感情而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和禮節、儀式的總稱。我國傳統的家庭道德標準是:人際和睦,勤儉持家,艱苦樸素,講究禮儀。這是鞏固和維護家庭正常關係的紐帶,也是增強家庭凝聚力的強大精神支柱。

家庭禮儀的內容和特點

一、家庭禮儀的內容

成員禮儀。家庭成員是家庭活動的主體,也是家庭禮儀的具體操作者,其地位相當重要,可以說,家庭禮儀在某種程度上即成員禮儀。成員禮儀主要指成員之間的禮儀規範,如夫妻之間的禮儀、父母子女之間的禮儀、兄弟姐妹之間的禮儀等等。其中,一個人的姓名、稱謂是一種約定俗成,並得到了大家公認的符號,緊緊伴隨著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對於稱謂應講究規範性。  儀式禮儀。家庭活動中離不開某些儀式,如婚禮、葬禮等,這一些儀式都有各自不同的一套行為準則與活動規範,舉辦者與參加者由於所處的地位、立場不同,其行為都應遵從或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和要求,如慶賀和祝賀禮儀、饋贈禮儀等。  待客與應酬禮儀。禮儀作為行為準則,不僅制約實施者一方,同時也要求另一方遵守規則和規範。在家庭禮儀中就涉及到主人的待客與客人的應酬的問題,這一問題從其內容來說,因為涉及的大多是家庭生活,故屬於家庭禮儀的研究範疇;從其形式來看,它也是與個人禮儀、社交禮節密切相關的。

二、家庭禮儀的特點

第一,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家庭禮儀主要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人類社會中最為普遍的關係,以血緣關係、感情關係為核心。因此,在家庭禮儀的形成、建立和運用過程中,必須從血緣關係這一基本點出發的。

第二,以感情聯絡為目的。家庭禮儀的主要職能並非以個人形象的塑造為側重點,而是通過種種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來進一步溝通感情,俗話說的“親戚親戚,不走不親”。就是強調親友間的感情有了血緣關係的基礎,還得需要通過一定的禮儀手段來維持、強化和鞏固。婚嫁喜慶、喬遷新居、壽誕生日等種種快樂,通過禮儀的傳播,可以使更多的人體會和享受,這一傳播過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加強感情聯繫。

第三,以相互關心為原則。之所以說“母愛是最偉大,最神聖的愛”是因為母愛的主要內涵是無私的奉獻、無微不至的關懷。要衡量一件事或某一行為是否符合家庭禮儀要求,只要分析一下雙方之間是否存在相互關心的成分,真誠的祝賀、耐心的勸導,熱情的幫助本身就是合乎禮儀的。

第四,以社會效益為標準。不同的時代環境、不同的區域、風俗,禮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家庭禮儀也一樣,因為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家庭活動中的許多禮節、儀節始終也是變化發展的,如封建社會的婚禮有拜堂入洞房等繁文縟節,而當今出現了許多集體婚禮、旅遊結婚等新的婚禮程式。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評判某一種家庭禮節、儀式是否是進步的、合乎禮儀規範的,只要看它是否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這一標準。

三、良好的家庭環境

1、家庭關係:家庭成員之間要感情融洽、關係和諧。家庭成員彼此尊重信任、關心愛護,形成感情融洽、生活和諧協調的關係,這是些都是重要的家庭環境因素。家庭和睦,對孩子的教育和品德培養和體智美的發展心理健康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生活模式:家庭要有一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行為常規。諸如按時起床、休息、進餐,不吃零食、注意衛生,合理分擔家務,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言談舉止文明,外出辦事互通情報或留條等等,這些看似小事,但養成習慣,逐步形成家規,使全家人都能有秩序的生活。

3、文化氛圍。家庭要有良好的文化氣氛,積極健康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不僅可以調節家庭氣氛,使家庭充滿樂趣, 而且能陶冶家庭成員的思想情操和精神情趣,提高文化修養水準。

4、良好家風。家風是家庭生活活動和交往過程中,甚至時代繁衍過程中,通過長者言傳身教及其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的。家風一旦形成,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約束規範著每個人的言行,並具有繼承性和延續性,影響極為深遠。諸如形成追求理想、積極向上,團結、和睦、民主、平等,勤奮好學、勤勞節儉,愛好健美、講究衛生等等。
父母子女之間

一、父母對子女的禮儀

對待的子女,父母負有養育和管教的雙重責任。用任何藉口去推脫其中的任何一種責任,都是為法、理、情所不容的。所以,對子女的禮儀,又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活動上。

1、悉心培養,言傳身教

培養子女,是與之有親緣關係的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子女的健康成長,有賴於父母的栽培;而子女的成才,又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古語有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母對子女的培養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在言傳和身教方面下好功夫。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在子女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總刻著父母性情的烙印,他們對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不斷進行模仿。因此,父母與子女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是大有裨益的。

對於子女,父母應當誨人不倦,注重雙方的語言交談,通過彼此敞開心扉的談話,及時交流思想,並且有意識地進行批評、指點或幫助,此之謂言傳。

對子女的言傳,一方面要有耐心。不論自己多忙多累,都要爭取條件,多做交談。子女,尤其是年幼的子女,害怕被人冷落。父母若是一味只管個人的事情,而無暇顧及子女,甚至反感于對方的打攪,就會子女滿腹委屈,有害于成長。因此,父母對子女的言傳必須細緻、耐心、經常化。
另一方面,就需要真心。跟子女交談,不是為了應付責任,而是為了盡到責任,所以,交談時要力求真誠,力戒虛磊。幫助子女樹立對真、善、美的追求意識,不能失教育之本。

與言傳相比,身教有著更加現實的意義,即要求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有意識地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

… 父母對子女的培養,主要是傳、幫、帶,即傳授知識、幫助指點、帶領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坐著談,何如起來行?”父母的舉止言行,就恰比一面鏡子,不但可以正自己,還可以正子女。假若父母為老不尊,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當面一套,背後又一套,必將給子女帶來惡劣影響。

與其相反,父母若是言行一致,凡事身體力行,就會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身教甚於言教,每一個做父母的人,對於自己在子女面前的示範作用,絕對不應低估或忽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說話要算數,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撒謊。許諾孩子的事,要儘量兌現。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教育家曾參,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2、嚴加管教,方法得當

溺愛子女或放縱子女,是父母的大忌,其最大的惡果,是使子女失去了約束,而自己也終將自作自受。因此,父母對於子女,必須負起管教之責。古人曾經說道:“子不教,父之過。”一般來講,父母對子女的管教,要注意兩條:一是對子女必須負責;二是對子女也多加理解。

對於子女,父母必須全面地負責。在生活上關懷,在學習上督促,在工作上指點,這些都是基本的倫理要求,由不得父母願意不願意或子女高興不高興。父母對子女負責,首先必須對其處處嚴格要求,發現不足和過錯,要及時予以指正,以便於防微在漸。對於子女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與他人產生矛盾瓜葛時,更不可護短,對子女的短處熟視無睹。

父母不能對子女嬌慣養,百依百順。中國今日的父母們恰恰易犯這樣的禁忌。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支援子女經常接受考驗和挑戰,培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能力。不要處處包為代辦,連子女的機會都給剝奪了。

或許,父母是出於無私的愛,但要知道:“嬌是害,嚴是愛”,真正對子女負責的父母,是會從子女的長遠發展考慮的。所以,父母對子女的嚴加管教,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嚴”並不是無原則的。在管教的過程中,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非以勢壓人。千萬不要動輒擺架子,隨口訓人、罵人,動手罰人、打人,對子女進行“武力鎮壓”只會帶來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環境,並不排除家長對子女的批評教育,但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少批評、訓斥和嘮叨,儘量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否則會使孩子覺得在眾人面前丟了臉,容易產生沒臉見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父母平時應注意觀察和表揚子女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儘量給予答復,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子女要善於抓住時機,採取正確有效的方法。但在現實生活中,在子女不求上進或犯錯誤之時,絕大多數父母親都會採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教育和幫助,聽之任之的父母親極少,問題在於,有些父母親企圖僅僅以“愛心”來感化孩子,結果“慈愛”過度,變成了溺愛,不但未使子女上進或改正缺點,反而使其更加不在乎。有些父母親則對子女過於嚴厲,動輒訓斥、責駡,甚至採用暴力解決的方式,這常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地做壞事。由此看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已經過時,但循循善誘,依然放射出理性的光彩。

因此,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應建立在態度的友善和人格的尊重之上,特別是在向資訊化邁進的現代社會,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胸懷大志的青年人奮發上進,學知識、學技能、學外語、學管理,學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工作也比較繁忙。
這種背景下,家長既要關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而且還要尊重他們的價值觀念,這才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和長遠進步。開明的父母應該理解子女的心願,適時予以指點,但決不可束縛他們的手腳,要讓孩子盡情舒展想像的翅膀,飛向更燦爛、更美好的未來。

二、子女對父母的禮儀

從總體上說,當今社會子女對父母的禮儀有日益簡化的趨勢,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在向平等方向發展。年輕人都希望自己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很羡慕和諧的家庭氣氛。其實,作為年輕人自身在家庭中的言行,對於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只是還有一部分尚未意識到這一點。那麼,作為子女對待父母,應該注意哪些禮儀呢?

1、敬重父母,聽從管教
子女對待父母,應當以敬重為先,認真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一以貫之。
與父母講話、辦事時,一定要講禮貌,守規矩,時時刻刻按照禮儀規範行事。
對於父母的批評與指教,子女應洗耳恭聽,認真接受。無論從哪方面講,父母對子女的苦-心婆心,都是父愛、母愛的具體表現。明白了這一點,即使言詞有些偏差,做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切不可強詞奪理,當場頂撞,或是不屑一聽,揚長而去。

不要過分誇大與父母的“代溝”,更不能一味認定父母“守舊”、“頑固”、“落伍”、“糊塗”。不懂得從父母的管教中取長補短,才是最愚蠢的。

2、孝順父母,體貼老人
孝順長輩,是我中華民族為世人稱道已久的千古美德,是一個人應盡的起碼義務之一。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反哺”相報,乃是做兒女的天職。孝敬父母不僅指物質上、生活上的扶助和照料,還包括精神上的慰藉。

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大多數父母的晚年生活仍依賴於子女贍養。這也是法律的規定,不得推辭,更不能虐待父母,也不得干涉父母的私事。父母晚年時可能身體欠佳,倍感孤獨,這種情況下更需倍感孤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老少兩代合適相處。

老少兩代相處的問題,已成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當然,不能把矛盾簡單地歸咎於老一代或少一代。雙方的相互理解和互相尊重,是解決矛盾的基礎。

引用http://www.xxyey.com/ReadNews.asp?NewsID=1006

希望20》曹慶:相信台灣人心

2008/01/03
【曹慶(記者邵冰如/整理)】
20年,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回想20多年前,民國69年,我剛從台糖退休,已是世俗眼中的「退休老人」,但我卻興致勃勃,因為有一個夢想正等著我,那是我年輕時?#92;下的心願:要做別人不做的社福工作。

服務植物人,正是當時沒人肯做的工作。我花了五、六年,一人走遍台灣,尋求支持。那時多數人善良、純樸,甚至帶著幾分傻氣可愛。一個像我這樣的「老芋仔」,台語不會說、不會聽,天天滿街亂問,雖然常常被罵「瘋子」,但遇到更多溫暖好心腸,有人會關心我累不累,或認真問我:「要怎麼幫助植物人? 」

那把小紙鈔在我掌心的溫熱,讓我摸到了人性…

我最難忘一天下午,坐著客運,不知怎麼地就在員林往草屯的半路上下車。走在荒僻山路上,遇到一個賣檳榔的台灣老太太,我們語言不通,我比手畫腳講了半天植物人,她只是一逕苦笑說「聽嘸」,我準備放棄了,一個剛放學的小男孩經過,好心幫我們翻譯,老太太歪著頭半天聽懂了,然後,她低下頭從褲腰處翻了又翻,抓出一把五元、十元的皺皺紙鈔往我這陌生人手裡塞…。

我至今還記得那把小紙鈔在我掌心的溫熱,我摸到了人性,我知道那是來自老太太把錢藏在最貼身處的體溫,也是她和?#92;?#92;多多陌生人給我的暖意。我當時把錢還給老太太,告訴她不急,只先留下她的姓名地址,「等我真正辦安養院需要錢時,再來找你捐錢。」
很奇妙的,就因這一個個陌生人留下的姓名地址,民國77 年底,創世成立的第一個月,我收到700位陌生人13萬元捐款,正好支應當月支出。之後20年,一個接一個善心的、溫暖的陌生人,小額捐款如涓滴細流般一點點來了創世。

如今,我們的捐款人已多達65萬人以上,全是升斗小民的小額資助,少則一、兩百元,最多是一位樂透頭彩得主單筆2000萬元的捐款。就這樣,20多年來,我親眼看見台灣人心的至善與至美,熱情與芬芳。因為這麼多人的支持,創世一步步走來,我們免費安養的清寒植物人,從21年前的第一個,到現在增加至1200人;創世安養院從21年前的唯一一張破床,到現在全台有15家安養院,一年支出12億元。

十多年前街友多是無依老人,如今卻出現大憭丹~失業族群…

17年前,我投身另一個沒有人要做的社福工作─街友(遊民)服務,從最初的一輛街頭洗澡車,到現在已服務全台街友3000人以上。就和植物人一樣,重要的是為街友找回做「人」的尊嚴,給他們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

但讓我心酸的是,十多年前流落街頭的街友,多半是失智、失依的老人,如今台灣比以前有錢了,我們的街友卻出現大批中年失業族群,他們好手好腳,卻怎麼也找著不工作,只能拋妻棄子流落街頭翻垃圾桶。每次見到我總是嘆著氣說:「董事長,我不想討飯,我只想要有個工作…」
2003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街友被視為洪水猛獸,那時我先帶了一批人遠赴苗栗建農場,那是我心目中的「伊甸園」,我找來專家,和十多名街友一起養雞、種菜、種花、種果樹,還?#92;了20間小木屋,每個人配有一間小臥室,再給他們每人5000元資金做本錢,讓他們自己買種子、肥料,自行開墾種植。

四年多下來,伊甸園的夢想一點一點實現,農場裡的街友,全心投入種植,沒人想再去喝酒、流浪。

街友「阿砲」,是個身強力壯的中年人,很會種菜,一個月可以賺上好幾千,有回就一面翻土一面跟我說:「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還能賺錢,好像在做夢…」

我還有夢,最近在研究「窮人銀行」,希望給貧困家庭「釣竿」…

我也笑了,我現在80多歲了,還在天天做夢追夢,從來沒停過。最近這一年,我又開始研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窮人銀行」,很希望台灣也能推動類似的微型貸款。很多貧困的家庭真的不是好吃懶做,我們不能只是「救濟」,而要有計畫給他們「釣竿」,幫他們脫貧。
這個夢聽來有點難,但總要一試,不是嗎?植物人安養,不也是從20多年前一個「老芋仔」全台走透透開始的嗎?我總相信,經濟再壞,人心再險惡,但台灣人心裡的潛在力量還是在,還是有千千萬萬陌生人,願意幫我行善事、做公益。

台灣很小,我們真的再也經不起這些對立和撕裂…

這幾年很多人對台灣失望,我也對一些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充滿無力感。前幾年,有位社團負責人得意地向某執政高層指著我說:「曹慶以前是藍的,現在被拉到我們這邊來了…」我心裡很痛,想起20多年前在草屯遇到的那個老太太,台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台灣這個島很小,我們真的再也禁不起這些對立和撕裂。我常希望,台灣上自政治人物、下至升斗小民,多培養幾分「老二哲學」,別再什麼事都得爭第一,何妨學著做「老二」,放手、真誠、謙虛的去支持「老大」、幫助「老大」。綠的要鬥時,藍的不要跟;藍的想吵時,綠的不要理;心平氣和當老二,不是很好嗎?

【2008/01/03 聯合晚報】

天主教掃墓禮

獻花
(可在墓前獻花,為表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意,然後開始祈禱。)
導言及聖經
家長:今日我們按照傳統表示對祖先的孝愛和對已亡親友的懷念。正如若望福音所載,耶穌曾應許說:「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裏來,凡到我這裏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因為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見子,並信從子的,必得永生,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若6:37, 40)現在讓我們懷著信心和希望,向天父祈禱。
祈禱
 領:感謝天主賜給我們祖先各種恩德,他們生養教育我們,為我們立下做人的榜樣,願主恩賜他們與天朝聖者在天國同享永生的福樂。我們同聲祈禱。
 眾:求主俯聽我們。
 領:請為身為子孫的我們祈禱,求主使我們時常感念祖先教養之恩,並能身體力行先祖的教誨,承先啟後,建樹家庭和社會。我們同聲祈禱。
 眾:求主俯聽我們。
 領:請為所有家庭祈禱,求主恩賜我們在現世和睦友愛,精誠團結,日後與我們的祖先相聚於天鄉。我們同聲祈禱。
 眾:求主俯聽我們。
 領:請為所有已去世的人祈禱,求主恩賜他們享見天主聖容的光輝。我們同聲祈禱。
 眾:求主俯聽我們。
可灑聖水
家長:天主曾藉洗禮恩賜我們祖先永生的保證。願主恩賜他們與基督一起同享復活的光榮。
祈禱
家長:現在讓我們懷著信德,偕同祖先向天父祈禱: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或玫瑰經)
家長:仁慈的天父,我們感謝你恩賜(對祖先的稱呼)各種恩惠,我們深信他(們)已安息在你內,獲享天國的福樂;求你幫助我們,能步武先人的芳表,堅信於你,善生福終,來日在天國與(對祖先的稱呼)共享你聖子為我們準備的永生。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眾:亞孟。
家長:願主賜爾等永安,
 眾:及永光照之,息之安所,亞孟。
鞠躬禮
(全體行三鞠躬禮)



准印: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
編印: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

馬英九和單樞機主教

  〔本刊訊〕單國璽樞機主教於九月十六日上午十二時在主教公署接見來拜會探視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先生,單樞機首先談到馬市長小的時候是在萬華天主堂文神父領洗。馬英九稱讚文神父很了不起,一生奉獻犧牲給台灣,他在法務部長任內,去馬祖訪問也去看文神父,後來文神父到比利時,他去看神父時發現神父已有點老人癡呆,兩年後去世,心中戚然。  單樞機感謝馬英九的探訪,並表示︰去年六月罹患肺腺癌後,定期接受藥物治療,很多朋友開玩笑,「老來俏,笑我燙捲髮,其實是吃藥的副作用。」請大家不要為他擔心,多為他祈禱。   單樞機對現今家庭的價值也在努力,希望馬英九能推動家庭教育法案,單國璽告訴馬英九︰近期將到綠島監獄傳教,馬英九也送單樞機一雙台灣製造的鞋子,方便他傳教,無遠弗屆。單樞機也指出︰家庭是社會的支柱,一但破壞,這些小孩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長大後心中充滿著仇恨,怎樣重視家庭教育,不容忽視。  單樞機也關心墮胎問題,認為法令不夠嚴謹,致墮胎泛濫。國內有十餘個宗教團體發動連署,希望社會重視生命︰他說︰如果父母對親生骨肉都不愛惜,如何能寄望他重視別人的生命,他認為社會的亂象,與家庭婚姻、墮胎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也希望馬英九能重視,讓墮胎相關法令修法能更嚴謹。  馬英九表示︰很多人不了解財產拋棄繼承法令,最近有個三個月大的小孩,就背負起幾千萬元的債務;另外,依法令規定3個月要辦理法定繼承,但有很多人不曉得,父母過世後,財產遭法院沒收,全台目前有3千5百多件個案,他將力促立法院在本會期修法改善。
譚珊芝
<本資訊轉載自2007年9月23日《善導週刊》>

  平淡便是福 兩對老夫妻400歲

中國時報 2007.10.12曾秀英、梁貽婷/綜合報導
 活到百歲不容易,同是人瑞夫妻更是難得。家住台中縣潭子鄉的葉展玉、葉曾亞姬夫婦與彰化縣福興鄉的人瑞粘撥、許言夫婦,兩對牽手都是人瑞,正是典型的「老夫老妻」,十一日接受各界登門祝賀他們的恩愛之情讓人羨慕不已。
 葉展玉夫妻都是廣東龍川的客家人,由於上一代父母熟識,在他八歲時就做主跟附近曾家六歲的小女孩亞姬聯姻,算一算光是訂親就快百年。
 葉展玉家雖然務農,他卻一路受栽培,念到中山大學農學院,跟副總統謝東閔是前後期同學,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時跨海接收糖廠,大陸情勢吃緊,媽媽帶著其中幾名子女來台依親,家族自此在福爾摩沙生根。
 人瑞夫妻的養生與相處之道,在兒子葉秉看來,平凡而普通。他說,父母親欲望不多,很容易滿足,給什麼吃什麼,平時注重營養,並只要其中一個人不在,都會叮嚀孩子把食物留給對方。
 父親幾年前跌倒,逐漸倚靠輪椅,但頭腦還很清楚,母親身體好得不得了,全口沒有一顆假牙,雙手摸地柔軟度百分百,還能自己洗衣服洗頭,唯一美中不足是出現失智症初期症狀,記性愈來愈不好,知道跟另一半差兩歲,一直說先生一百歲,她自己才九十八歲。
 彰化縣福興鄉一百零二歲人瑞粘撥,膝下兒女孫媳共計近兩百人,昨天彰化縣長卓伯源專程拜訪,老先生的么子特別準備五代族譜供縣長查閱,看到老先生家中子孫滿堂,卓伯源不禁問粘老先生「這麼多的兒孫,您都認識嗎?」
 他笑說,兒女、媳婦的人數還算少,他都可以喊得出名字,至於孫子輩的人數實在太多,他老是記不清楚誰是他的孫子、誰不是,所以索性每次聽到別人叫他「阿公」或「阿祖」時,他全都回應「乖孫」。
 妻子許言,虛歲也有一百歲,兩人住頂粘村老家,身體都健朗。
 昨天老先生還在眾人簇擁之下,俐落跨上「四輪」機車,秀了騎絕技,沒想到正當大家看得出神時,粘老先生似乎越騎越過癮,騎直奔大門口,準備出門溜達。兒孫們趕緊大喊「夠了!夠了!」粘老先生才依依不捨轉頭回家,一下車立即贏得兒孫熱烈掌聲。
 兒孫們表示,兩老人家的養生方式很簡單,就是遵循飲食清淡的道理。他們不習慣使用現代電熱設備,仍舊每天過著劈柴、點火、燒熱洗澡的傳統生活

7歲被拐賣到大陸 暌違70年 惠安阿伯返金尋親

中國時報 2007.10.12  李金生/金門報導
 70年,一個從兒童白髮的歲月。7歲時被人從金門拐賣到泉州,目前住在惠安鄉下的77歲老阿伯莊添順,用這樣漫長的日子,等待一個回家的機會。十一日他循「小三通」踏上似曾相識的沙美鎮,找尋夢中一再出現的親人,四周的景象依稀,卻是舉目無親。
 幾度紅了眼睛,熱淚就要奪眶而出的老人家,用急促的腳步穿街走巷,依舊不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也聽不到彷彿認得的聲音。他焦急又無奈的說道:「沒關係!我會找下去。」
 民國25年,原本姓黃只有7歲的他,遇到一個帶著大陸內地口音的人,對方說要帶他去一個地方看戲,走著走著竟被騙到泉州惠安,賣給莊姓人家做兒子。「莊添順」成了他流落異鄉,做為一個異鄉人的名字。
 隨著八年抗戰、國共內戰,金門與大陸隔絕半個多世紀,不敢忘記自己姓黃的莊添順,一直在等待一個回家的機會。只是,兩岸之隔,返鄉路卻是咫尺天涯。
 他記得家鄉住處後面有一座廟宇,裡面供奉3尊一人高的神像,家中共有兄妹四人,上有兩個哥哥,自己排行老三,下面還有一個妹妹,但在他被拐賣到泉州之前,從小就被抱到隔壁村姑母家養育。
 目前住在惠安縣東園鎮龍蒼村六組的莊老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與十餘年來努力推動兩岸離散家庭團圓的「金門愛心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相識,即託他不斷代尋親人,無奈杳無音訊。
 昨天,他帶著兒子莊賢輝搭乘「泉州輪」小三通到金門,回到暌違70年的故鄉,在黃氏宗親會理事長黃英的陪同下,來到可能是老家的沙美「萬安堂」一帶古厝群,但廟內供奉的「三忠王」神像,似乎不若記憶中的高大,古厝也大都拆除重建,更是難以辨認。
 後來,莊老伯再根據鄉人的指點,來到一公里外浦邊村一戶周姓人家,與一位在沙美鎮上出生不久,就被送到浦邊收養的黃姓婦人相見,但因為兩人記憶所及一直兜不攏,也未能順利認親。
 失望、惆悵寫在他的臉上,但已經將故鄉人都當做親人的莊老伯,相信皇天不會辜負苦心人,在不記得是否曾經來過的巷弄裡,他留下自己在大陸的聯絡住址,用心等待下一個回家的機會。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來聊聊您的姓氏、堂號及血緣脈絡

來聊聊您的姓氏、堂號及血緣脈絡
http://www.rocmp.org/archiver/tid-12232-page-3.html

查看完整版本: 來聊聊您的姓氏、堂號及血緣脈絡
http://www.rocmp.org/viewthread.php?tid=12232&extra=&page=1

家族史報告http://www.wretch.cc/blog/htdaisy/10219605

中華姓氏源流通譜 http://blog.nownews.com/s1681688/textview.php?file=128496

許多祖先的出處:堂號列表

01.陳氏堂號: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郡號〕、德星、德聚、繩武等。有因音誤而姓田。
02.林氏堂號:西河、南安﹝郡號﹞、問禮、忠孝、永澤、林本、善慶、崇本。
03.黃氏堂號:江夏、爍陽、安定、房陵、漢東、上谷、譙郡﹝郡號﹞、紫雲、種德、燕山。
04.張氏堂號: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鍵為、沛國、梁國、 中山、汲郡、河內、高平﹝郡號﹞、百忍、 金鑑。張良本姓姬,因避秦  改姓張。元朝時,上杭簡德潤入聱南靖張進興寡媳,后代雖仍姓簡,但 代代供奉張公夫婦,在大寮鄉的一房改姓張簡,故誤以為張廖簡同宗。
05.李氏堂號:隴西﹝郡號﹞、燕樓。有一說謂﹕族人本姓理因避難以李子果腹倖免於難,仍更姓為李。唐朝有安姓因不恥安祿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賜姓 而姓李。明朝時,也有人不恥李自成而復姓理。武則天時,有王子謀反 被改姓虺。
06.王氏堂號: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       河南﹝郡號﹞、三槐。唐節度使王潮之後人王念七、念八居詔安,念八辭世將王先益交游忠信撫養,王之子孫是為才游(中間的方改為才 ),堂號為﹝原平堂---太原十廣平﹞,但文革後又改為姓王。
07.吳氏堂號:延凌、勃侮、僕陽﹝郡號﹞、讓德、種德 。
08.劉氏堂號: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郡號﹞、黎照、德馨。劉氏冬帝堯陶唐氏之後,受對於劉﹝地在今河北唐縣﹞,子孫劉累能擾龍﹝養獸專家﹞,在周封為杜伯,又稱唐杜氏(劉唐杜)。杜伯之子濕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邑於范(即今山東范縣),其他子孫居隨地,故又為范氏 、隨氏。漢朝劉邦曾賜姓劉,如匈奴王金日殫。宋時,唐尚書劉文靜之 後,劉恆因父遇禍,自幼就養於侯、林二家,後改姓侯氏,是為南安侯 林鄉開基祖,此派劉、侯同宗。嘉義市中正路七三0號有劉唐杜范金侯留錢姓宗親會(金、錢氏堂號為彭城)
09.蔡氏堂號:濟陽﹝郡號)。
10.楊氏堂號:弘農、天水﹝郡號﹞、四知、栖霞。
11.許氏堂號:高陽、汝南﹝郡號﹞、長興。
12.鄭氏堂號:滎陽﹝郡號﹞。
13.謝氏堂號:陳留、會稽﹝郡號﹞、東山、寶樹。
14.郭氏堂號:太原、華陰、馮翊﹝郡號﹞、汾陽。
15.洪氏堂號:燉煌、豫章、宣城﹝郡號﹞、六桂。
16.丘氏堂號:河南。吳興、扶風、﹝郡號﹞、敦睦。雍正下令諱孔丘,故丘姓改邱。
17.曾氏堂號:魯國、廬陵、武城﹝郡號﹞、三省。
18.廖氏堂號:汝南、鉅鹿、武威﹝郡號﹞、清武、崇遠、垂裕、承祐。張元子入贅廖三九而姓廖,堂號改為清武堂(清河十武戚)是為廖皮張骨,生為廖家人,死為張家鬼。六世孫廖日享因啃雞頭弄汙所借衣服,遺命子孫不食雞頭。
19.賴氏堂號:穎川、松陽、西川、南康、河南﹝郡號﹞。賴羅傳本都發源於中原,楚靈王滅賴國後,不少賴氏子孫逃亡湖北襄陽避難或投靠羅傅二姓,並改賴姓為羅姓或傅姓,以避楚靈王追殺,經過數代之後.子孫眾多,誰是真羅或假羅,誰是真傅或假傅,已經混淆不清,故三姓相議,互不通婚,以示有血緣之親。
20.徐氏堂號:東海、高平、東莞、瑯琊。滌陽﹝郡號﹞。
21.周氏堂號: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元朝前姓蘇)﹝郡號﹞、篤祐、愛蓮。
22.葉氏堂號:南陽、下邳﹝郡號﹞
23.蘇氏堂號:武功、扶風、藍田、洛陽﹝郡號﹞。部份蘇姓人士在元代為避渦,有的改姓周,有的改姓連,但大多數的蘇姓並未改姓,改姓後的周與連,為表示不忘本,把蘇姓的武功郡號冠在姓氏上面,目的為清周(汝南周)或清連(上黨連)有所區別。
24.莊氏堂號:天水、會稽、東海﹝郡號﹞、錦繡。
25.江氏堂號:濟陽、淮陽﹝郡號﹞、六桂。
26.呂氏堂號:河東、東平﹝郡號﹞、東萊、著存。
27.何氏堂號:廬江、東海、陳郡﹝郡號﹞。
28.羅氏堂號:豫章、長沙〔郡號﹞。
29.高氏堂號: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郡號﹞、有繼。
30.蕭氏堂號:蘭陵、廣陵﹝郡號﹞、芳遠。南齊武帝時,蕭子響謀反被改姓蛸。漳州蕭昭元入贅葉家(但葉家先入贅鍾家),昭元育三子,一承鍾冢,一承葉冢,一回蕭冢。
31.潘氏堂號:榮陽、廣宗、河.河南﹝郡號﹞。有潘氏因打賭見輸改姓鄭。
32.朱氏堂號:沛國、吳郡、河南(郡號)、鳳陽。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姓。邾為減筆而改姓朱。
33.簡氏堂號:范陽、涿郡(郡號)、追來、溯源、孝思。
34.鍾氏堂號:穎川(郡號)。鍾離減字為鍾。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35.彭氏堂號:淮陽、隴西、宜春(郡號)。
36.游氏堂號:馮翊、廣平﹝郡號﹞、立雪、盛蘭、東興。福建龍巖游姓子孫,       有一次到祖居洪源謁祖,因祭祀的事與祖居族親起衝突,大家不歡而散,竟然就改姓尤。另有游姓族人不滿祖產分配不公,將一子從母姓沈,一子改姓尤,但堂號仍為〔廣平﹞
37.簷氏堂號:河間、渤海﹝郡號﹞、繼述。
38.胡氏堂號:安定、新蔡〔郡號﹞
39.施氏堂號:吳興﹝郡號﹞、臨濮、錢江、潯海。 40.沈氏堂號:吳興﹝郡號﹞。
41.余氏堂號:下邳、吳興、高陽(郡號﹞、風采、武溪。
42.趙氏堂號:天水、南陽、金城、下邳、穎川﹝郡號﹞。宋朝曾賜姓趙。
43.盧氏堂號:范陽﹝郡號﹞
44.梁氏堂號:安定、天水、河一、河南﹝郡號﹞、梅鏡
45.顏氏堂號:魯國、琅琊﹝郡號﹞。
46.柯氏堂號:濟陽、錢塘、齊郡﹝郡號﹞、瑞鵲。
47.孫氏堂號::樂安、東莞約、吳郡、太原﹝郡號﹞。
48.魏氏堂號:鉅鹿、任城(郡號)。
49.翁氏堂號:鹽官、錢塘(郡號﹞。宋初,傳至翁乾度,長子處厚,分姓洪,       次子處恭,分姓江:三子處易,仍姓翁,四子處朴,分姓方:五子處廉,分姓龔,;六子處休,分姓汪。兄弟六人,先後進士及第,時有﹝六桂聯芳﹞之譽,甫田建有祖祠一座,稱﹝六桂堂﹞
50.戴氏堂號:礁國、廣陵、濟會、清河〔郡號﹞、註禮。
51.范氏堂號:高平﹝郡號﹞。范法澄遷廣東陸豐崙嶺鄉另立為一世祖。清初,法澄之後范文質,因後父姓姜,臨終遺命他的子孫以范姜為姓
52.宋氏堂號:京兆、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郡號﹞。
53.方氏堂號:河南﹝郡號﹞、六桂。
54.鄧氏堂號:南陽、安定﹝郡號﹞、高密。
55.杜氏堂號:京兆、漢陽、南陽﹝郡號﹞。
56.傅氏堂號:清河、北地﹝郡號﹞、雙鳳。
57.侯氏堂號:上谷﹝郡號﹞。
58.曹氏堂號:礁國、彭城、高平、鉅野﹝郡號﹞。
59.溫氏堂號:太原、汲郡、清河﹝郡號﹞。
60.薛氏堂號:河東、新蔡、沛國、高平﹝郡號﹞。
61.丁氏堂號:濟陽〔郡號丁﹞。
62.馬氏堂號:扶風﹝郡號﹞。
63.蔣氏堂號:樂安﹝郡號﹞。
64.唐氏堂號:晉陽、北海、魯國國﹝郡號﹞。
65.卓氏堂號:西河、南陽〔郡號﹞。
66.藍氏堂號:汝南、中山、東莞﹝郡號﹞。有因筆誤改姓籃。
67.馮氏堂號:始平、杜陵、長樂、穎川、上黨、京兆、弘 農、河間﹝郡號﹞。
68.姚氏堂號:吳興、南安(郡號﹞。
69.石氏堂號:武威、渤海﹝郡號﹞、三典。
70.董氏堂號:隴西、濟陰﹝郡號﹞。
71.紀氏堂號:平陽、高陽、天水﹝郡號﹞。
72.歐氏堂號:平陽﹝郡號﹞。
73.程氏堂號:安平、廣平﹝郡號﹞。
74.連氏堂號:上黨、武功(元朝前原姓蘇)﹝郡號﹞。
75.古氏堂號:新安﹝郡號﹞、國寶。
76.汪氏堂號:平陽﹝郡號﹞、六桂。
77.湯氏堂號:中山、范陽﹝郡號﹞。
78.姜氏堂號:天水〔郡號﹞、龍。
79.田氏堂號:北平、雁明、﹝郡號﹞、紫荊。
80.康氏堂號:京兆、東平、會稽﹝郡號﹞。
81.鄒氏堂號:范陽﹝郡號﹞。
82.白氏堂號:南陽﹝郡號﹞、香山。
83.涂氏堂號:豫章、南昌﹝郡號﹞、五桂。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有戶人家堂號三五堂,三合院內住著姓曾和姓涂的人家。他們來台的第四代祖先 有兩姊妹感情很好,分別嫁給姓曾和姓涂的男子,曾姓的堂號是三省,       涂姓五桂堂,兩家人住在一起,堂號就改為﹝三五堂﹞。有因筆誤而改 姓塗。
84.尤氏堂號:吳興〔郡號﹞。尤氏姓源,系出沈氏:五代時,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的,避審音,放水改為尤氏。
85.巫氏堂號:平陽﹝郡號﹞、忠孝。
86.韓氏堂號:穎川、南陽﹝郡號﹞。
87.龔氏堂號:武陵〔郡號﹞、六桂。
88.嚴氏堂號:天水、馮翊、華陰﹝郡號﹞。
89.袁氏堂號:汝南、陳留、彭城(郡號)。
90.鐘氏堂號:穎川(郡號)。鍾離減字為鍾。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91.黎氏堂號:京兆、九真、宋城﹝郡號﹞。
92.金氏堂號:彭城、京兆〔郡號﹞。
93.阮氏堂號:陳留〔郡號﹞、常興。
94.陸氏堂號:河南、平原、河內、吳郡〔郡號﹞。
95.倪氏堂號:千乘﹝郡號﹞。
96.夏氏堂號:會稽〔郡號﹞。
97.童氏堂號:雁門、渤海﹝郡號﹞。
98.邵氏堂號:博陵﹝郡號﹞。
99.柳氏堂號:河東﹝郡號﹞、仰峰。
100.錢氏堂號:彭城、下邳、吳興﹝郡號﹞。

從雅虎知識轉貼過來的不知道對大家有無幫助

哲學隨筆:「唐山過台灣」----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http://www.philosophy.com.tw/date/date-0011.htm2005/08/23 文/王順審
  「唐山過台灣」是台灣早期移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上年紀的人茶餘飯後跟子孫們聊天時,說起自己祖先來台開基蓽路藍縷之情況,總會拿這句話來當開場白。但是,子孫問起開台祖在「唐山」居住在何處時?有些人可能就會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我們要尋找自己的「根」,就要先明瞭當年開台祖「唐山過台灣」的情形。  台灣早期的移民,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從「唐山」渡海而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唐山」,主要是指大陸的閩(福建)、粵(廣東)兩地。但是福建、廣東兩個省份的土地那麼大,開台祖的祖籍究竟是位於那些地方呢?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提供的資料,台灣人的祖籍,主要是來自清朝時期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汀州、興化、龍巖、永春、福州等州府,以及廣東省的潮州、嘉應、惠州等州府,而這十個州府之下,又可再分為現今以下諸縣: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金門、廈門七縣。   漳州: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雲霄、華安、東山十縣。   汀州:長汀、寧化、上杭、明溪、清流、連城、永定、武平八縣。   興化:浦田、仙遊二縣。   龍巖:龍巖、寧洋、漳平三縣。   永春:永春、德化、大田三縣。   福州:閩縣、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十縣。   潮州:潮安、豐順、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普寧、南澳九縣。   嘉應: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五縣。   惠州:惠陽、博羅、新豐、紫金、海豐、陸豐、龍川、河源、和平、連平十縣。  以上所載之州府縣等資料,整個來說就是台灣人尋「根」的一條路徑。如何為自己找到這條路徑呢?答案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們只要去瞧瞧每天早晚在廳堂祭拜的歷代祖先牌位,就在牌位的上頭,一般會橫寫著兩個字,這兩個字通常就是祖籍的地名,我們只要根據這個地名,便可以把自己的「根」上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居住處。  另外從清代台灣冠籍地名與今名之對照中,當地世居住民的祖籍,更是不問可知了。根據《台灣省通志》一書記載,台灣冠籍地名至少有190處之多,例如彰化市安溪里;嘉義縣水上鄉南靖厝;高雄縣田寮鄉南安村;台北縣淡水鎮興化店;基隆市和平島福州厝;台中市南屯區永定里;台南縣白河鎮詔安里;彰化縣員林鎮大埔里、嘉義縣大埔鄉大埔村;台中市西屯區惠來厝;彰化縣田尾鄉海豐村等。  又台灣歷史悠久的各寺廟,一般皆由閩、粵兩省之移民,從他們祖籍所在地之寺廟帶來香火或神像,到台灣以後興建廟宇奉祀起來的。所以台灣各地區世居住民的祖籍,往往從該地區所供奉神明的種類,便可窺之一二,在這裡特將閩、粵兩省各縣所傳來神明之名稱略為整理列之於後:  晉江縣:龍山寺觀音佛祖、玉皇上帝、王王爺、順正大王公、助順將軍、韋      王爺、李王爺、蕭王爺、吳王爺、田都元帥、保生大帝、本官公、      三侯公、法主公、五年王爺、良岡尊王。  南安縣:廣澤尊王、金王爺、林元帥、武德英侯。  惠安縣:金王爺、三一教主、青山王。  安溪縣:清水祖師、保儀大夫、保儀尊王、蘇王爺。  同安縣:保生大帝、廣澤尊王、玄天上帝、霞海城隍、護國尊王、蘇王爺。  漳浦縣:觀音佛祖、玄天上帝、輔信王公、三王公、感天公、三王爺、帝爺。  南靖縣:關帝君、吳王爺。  長泰縣:照靈官。  平和縣:廣惠尊王、關帝君、玄壇元帥、王王公、敵天大帝、池王爺。  詔安縣:開漳聖王、觀音佛祖、三官大帝、趙元帥。  永定縣:定光佛。  浦田縣:天上聖母。  永春縣:靈佑尊王、張公法主。  潮、惠舊府屬各縣:三山國王。  當然,有人因宗教信仰改變等因素,沒有供奉祖先的牌位,也沒有參拜地方廟宇,則可從祖墳著手,只要查看祖墳墓碑上頭橫刻的那二個字。因為我中華民族具有重視落葉歸根及追維祖德之傳統習性,儘管自己不能老死原鄉,也會交待子孫在他長眠的地方,銘刻祖籍或郡望堂號於墓碑之上。  對於尋「根」的路徑,有人會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情形,因為橫寫在祖先牌位上或祖墳墓碑上的祖籍地名,怎麼在福建、廣東兩省的舊地圖上遍尋不著呢?其實橫寫的祖籍地名,一般稱為堂號,然而堂號,部份以郡號為名,至於郡號,除郡名外,亦夾雜有諸侯國名、州、府、縣名者。郡係秦、漢時期所建置之行政區域。因此,以郡號為名之堂號可區分為:以該姓氏發祥地為根據之總堂號及以望出為基準之分堂號,二者可通稱為「郡望堂號」,亦即郡號,也就是說郡望與堂號是相同名稱,亦即廣義的「堂號」。例如較著名者:楊氏弘農、張氏清河、劉氏彭城、陳氏潁川、王氏太原、李氏隴西、黃氏江夏、林氏西河等。但各姓氏亦有因祖先之德望、功業、科第、文學或取義訓勉後人向上,以別於其他支派,而自行創立堂號,亦即狹義的「堂號」。如東漢楊震,品學兼優,有「關西孔子」之美譽,他在荊州當刺史時,昌邑令王密深夜拜會,贈送黃金十斤,楊震正色告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風範眾人仰慕,族人遂以「四知」為堂號。又東漢以來,楊氏多言出自關西楊震之後。另遷居台北之大坪林氏安泰房支派,係在經營榮泰號商店發跡後在大安興建大厝,乃命名為「安泰堂」,即取大安之安字與榮泰號之泰字為堂號。  所以要從祖先牌位及墓碑上頭尋「根」,可能會有人無法完全竟其功。另外,古時候的人誕生後,除了父母長輩所取的名字外,通常會附庸風雅地取上另外的字和號,如宋朝變法的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而人們更把此習性擴展到地名來,所以很多地名常常都有另外的美名,而古時候的人習慣以郡、邑來稱府、縣,如漳州府稱漳郡,晉江縣稱晉邑。因此祖先牌位及墓碑亦多用之,常見者如下:   泉州方面:晉江--晉邑、溫陵;南安--南邑;安溪--安邑;惠安--惠邑;同安--同邑。   漳州方面:漳浦--浦邑、金浦;南靖--靖邑;詔安--詔邑;海澄--澄邑;平和--和邑。   嘉應方面:鎮平--茶陽。   潮州方面:饒平--饒邑;大埔--埔邑。   惠州方面:海豐--海邑;陸豐--陸邑。  不過,根據文史專家考證表示:台灣民間採用祖籍的美稱,有許多是以「邑」來表示者,須祖先曾在朝為官,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能以「邑」來美稱祖籍!當然,我中華民族淵源流長,僅把自己的「根」追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祖籍,對於有心人肯定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可以從福建、廣東兩省的祖籍,把自己的起源再追溯到我中華民族發祥地--中原地區,也就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區域。如此的尋根工作,可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此時須更多的相關資料來佐證,除了各氏族世代相襲的姓氏、郡望、堂號、燈號等外,更須要有完整的家譜、宗譜、族譜作依據。  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中原氏族的族譜幾乎橫遭焚燒殆盡,直至南宋民間修譜之風才又興起。但是,中共於文化大革命時,大舉沒收焚燬族譜,使我中華民族各氏族之譜牒再度遭受大浩劫。也讓後代子孫尋根工作更為艱鉅。同時,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政府為了徹底消滅台灣同胞之民族意識,千方百計在全台各地大肆搜查焚燬台灣同胞辛苦編修之族譜,並強迫台灣同胞改用日式姓名,好讓台灣同胞早日皇民化。例如:李前總統改名為「岩里政男」。由於日本軍閥之私心自用,使得今日我們尋根的工作益形艱難,真是罪大惡極。  當年日本軍閥在全台各地大肆搜查焚燬族譜,目的雖說是要消滅台灣同胞之民族意識,事實上,日本政府當局的有識之士亦利用職務之便,將搜查所得之台灣同胞族譜,分批地悄悄運回日本內地,作為研究中華民族人情風物之用,以便日後侵略中國大陸做為參考資料,想來日本人是更懂得運用台灣同胞寶貴的族譜!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曾於民國63年12月至民國68年12月間,前後二次在台灣積極進行譜牒調查工作,分別拍攝有1218部及500部族譜。其中第一次在台灣調查之族譜1218部之中,屬台灣光復後編修者合計有855部(刊於台灣文獻第29卷第四期,民國67年12月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台灣光復後所編修之族譜大部份為印刷本,很少有手寫本。至於日本各學術單位珍藏的中華民族的族譜,合計約有2000部,根據日本學者統計,當中以「東洋文庫」珍藏最多,合計811部。除了日本之外,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及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分別珍藏約有1000部的中華民族的族譜。  目前台灣以國史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等,可以說是珍藏最多族譜資料的公家單位。至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全台各分館及各縣市文化中心則大概僅有十多部,而各鄉鎮圖書館則可說是掛零了!至於民間單位則以台北市陽明山華岡中華學術院譜系學研究所圖書館珍藏大約有3700部,其次為國學文獻館珍藏1900多部族譜,其他如中華民族系譜研究中心、中國譜系學研究社及台灣省各姓氏淵源發展研究學會等組織也有數十部以上族譜資料。另外在台灣專業性的族譜出版社中,首推台中市江廷遠先生創辦之新遠東出版社,該社於民國四十六年編印出版第一部族譜--林氏族譜。而近年市面上則有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補助出版的「新庄子東海堂徐氏祖譜」及「西螺埔心程氏祖譜」。至於民間私人珍藏,雖然為數甚多,但是珍藏者一般多視為傳家之寶,不肯輕易公開示人,有待政府單位或學術機構建立完整配套措施及獎勵辦法,鼓勵社會大眾將譜牒公諸於世。  國外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對中華民族的譜牒相關資料的研究工作,我們實在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對於台灣民間的編修族譜工作,若能得到政府單位或學術機構的協助及補助,台灣住民欲進一步尋「根」的工作,將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幸福必修」柴米油鹽經濟學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money/magazine/Article.aspx?PageID=1&ArticleID=24106《今周刊》=文/廖怡景、孫蓉萍

生活裡的大小開銷,一旦和錢扯上關係,很容易就成為婚姻危機的導火線。因此《今周刊》與「Yahoo!奇摩」合作,對夫妻及情侶進行理財行為調查,希望親密伴侶們都能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避免讓財務問題成為兩人感情的殺手。 結婚還不滿一年,林姓夫妻就已經三天兩頭吵得不可開交,原因就出在「錢」上。林太太向晚晴協會理事長紀冠伶律師抱怨,「我們結婚不到一年,他就已經花光了三十萬元,不僅住在娘家給的房子,家用也都不負擔,還不時要我回去向父母借錢。」林太太不滿先生沒有分擔家計,和先生的爭吵一直到父母出面調停後,才暫時停止。 「婚姻的戰場不是在家外面,而是發生在家裡面,財務問題就是嚴重的導火線;比較好的方式是能在結婚前就把事情處理清楚,不要混在一起。」紀冠伶歸納多年來處理案件的心得。

美國《Money》雜誌公布的一千對夫妻調查統計顯示,八五%的夫妻認為財務問題是夫妻間爭吵的主要原因,有一三%的夫妻表示,他們一個月會為了金錢問題爭吵好幾次。親密如夫妻,金錢問題依然是彼此日常生活衝突的主要原因;然而,要如何才能處理好夫妻之間的財務問題?以目前有一半以上都是雙薪家庭的趨勢來看,「分配問題」才是重要的關鍵。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在《一本女人寫給女人的理財書2實戰版》中提到,「從情侶到夫妻,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家庭的責任感,當你和另一半共同完成理財目標時,那種『革命情感』是難以言喻的;不過,這共同目標一定要兩人坐下來好好談,尤其是『共同出資』的部分,更是要好好討論。」


■共同討論理財模式維繫家庭的經濟基礎 服務於媒體業的陳碧珠,就是屬於蕭碧華所說的彼此能就共同支出討論的夫妻。「兩人間的信任程度是很重要的。」陳碧珠在結婚前,就已經和先生討論出一套很有條理的方式,來處理家庭財務的問題。因此,結婚至今已經四年了,從未因為金錢支出問題爭吵。 「說不會爭吵是騙人的,都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家務分工的問題。」陳碧珠笑著說,一直到目前為止,他們都很滿意這樣的處理方式,「這樣,我也省掉很多麻煩,不用去處理在家庭財務上太複雜的問題。」 陳碧珠夫婦的聰明理財方式,是把支出分成兩個戶頭,一個是家用戶頭,另一個則是教育基金。

■夫妻同為上班族可提撥固定比率公基金 家用戶頭是先評估家用的金額,再到銀行開個公用帳戶,分別提撥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一存入公用帳戶作為「公基金」的使用;如果有要一起支出的金額,就從這個帳戶支出。 除此之外,陳碧珠夫婦還辦一張公用支出項目的信用卡,以及在家裡書櫃放一個錢包,每個月陳碧珠都會到銀行提出要支出的金額,放到錢包裡,如果一起出門購物,就會拿公用錢包裡的錢或是刷公用信用卡支出。 「但還是有彈性啦,比如萬一錢不夠,我有帶錢,小錢就不會再從公基金裡扣回來,會視狀況做調整。」陳碧珠舉例,像出國旅遊,機票錢的部分就各自負擔,女兒花費以及旅行過程的支出就會用公基金。 如果是修車的費用,因為車子是大家都有使用,所以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費用也會用公基金去支付;還有給各自父母的錢,也說好從公基金支付。 還沒有用到的資金水位,則先放定存處理。「至於其他三分之二的薪水,就各自打理了。」其實,對於陳碧珠而言,支出的項目不是很大的重點,重要的是夫妻都有一起共同負擔家用的成就感。 公基金的部分,陳碧珠夫婦以每月各自提撥一定薪水比率方式處理,但女兒的教育基金帳戶,則採用不同的方式。 他們先是以女兒的名字開立帳戶,兩人都是法定代理人,基金不以固定薪水比率支付,而是各自依自己的財務能力來評估提撥金額。


「雖然我們各自幫女兒投資的標的不一樣,但也不互相干涉;如果是收到個人信用卡的帳單,都有默契不會去打開它,若是收到公用信用卡的帳單,則每個人都可以打開來看。」陳碧珠認為,雖然很多朋友都會想要掌管先生所有的資金,家用也要由先生負擔,但她卻不以為意,「雖然這個方式是由先生提出,但是我並不覺得有任何不舒服。到目前為止,我都覺得這種方式很自由,而且也很公平。」

■無工作者負責家務另一方可採定額撥款給家用 「不讓老婆伸手向老公拿錢,是維持婚姻尊嚴的好方法。」收入頗為豐厚的投資人梁明智,分享他處理家庭理財的原則。 梁明智採用的方式,是半年開一次支票,每次六張,讓銀行託收支票。每個月的一日,就會有一筆固定的家計費用,匯到太太的帳戶裡,戶頭的錢全部交由太太一人打理,結餘的部分,則讓老婆當作私人零用錢使用。 「我主外,太太主內,彼此給對方自由和尊重,是我處理家計支出最大的原則。」梁明智認為,雖然家庭主婦沒有帶來實質的收益,但在整個家庭的維持上,也有很大的功勞,所以他也從來不過問妻子在家用之外的金錢如何使用。 除此之外,由於梁明智還有許多股息的收入,因此,他每年都會固定撥一定的比率到太太戶頭裡。 對於梁明智來說,這樣的作法,不僅可以讓太太不必伸手向他拿錢,同時也可以控制固定的支出。 梁明智採取家用支出和投資損益分開計算的處理方式,因此,除了每月的家用之外,投資獲利的虧損,由梁明智全權負責。而投資戶頭屬於個人操作,所以不納入家用的計算範圍內。 「但若是有額外的支出,如小孩的遊學費用或是平時的教育支出,就會額外支付。」雖然對自己處理家庭財務的方式很滿意,不過,梁明智也強調,沒有一種方式是最好或最不好,只要彼此能適應生活,就是好的規畫方法。 服務於「吉地喜物流公司」的洪秀苑,原來在外商公司工作了十五年,公司結束營業後,在股票市場衝鋒陷陣,幾乎賠光手中優渥的退休金,之後才開始想到家庭理財這件事。


洪秀苑說,過去生活得太好了,有多少錢,花多少錢,到了四十五歲和同事合夥創業,才開始打理手中的財務。 因為工作的關係,洪秀苑常常會有資金調度的需求,先生為了讓她需要用錢時不必開口,家裡的現金存款等流動資產,都默默地移到洪秀苑的名下,「錢這種事,有時講白了很傷感情,我心裡是很感謝老公的支持。」 洪秀苑說,他們夫妻之間的財務劃分很清楚,不動產是先生的名字,動產則所有都在她的名下。 「不過,在投資的部分,則是各管各的,因為投資性格太不一樣了,還是不要互相干涉得好。」洪秀苑分析夫妻兩人的投資性格時說到,先生在投資上極為穩健保守,但她反而有賭徒性格,是拚命三郎的個性,「個性不一樣,就真的不要在一起投資,否則只會破壞婚姻而已,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結婚二十八年,我從來都沒有去看先生的存摺。」

■以信任為基礎做好家庭理財規畫的第一步 陳碧珠夫妻採用兩人一起分擔家計的方式,來處理家庭財務的問題;投資人梁明智以支票方式,固定匯入太太戶頭;洪秀苑夫妻各自持有動產和不動產的所有權。不論他們各自的理財方式如何,在處理夫妻財務上共同的特性就是「信任」。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尤美女律師提醒,最佳的信任基礎,還是建立在婚前就充分協議溝通未來的財務問題。 《今周刊》針對一千位讀者所做的調查也顯示,若是婚前已經就家庭理財方式做討論的族群,對於另一半的財務狀況通常比較了解,夫妻之間的信任感也會比較高,並且也會告知理財的金額或是賺賠等較詳細的內容。 鴻鈞理財規畫顧問公司執行長林鴻鈞提醒,「一個平日健康的人,可能因為輕忽皮肉傷,而感染破傷風致命。同樣的,一對周遭親友都欣羨的幸福夫妻,也可能因忽視一些防衛型的小動作,而造成理財的致命傷。」 因此,不論是即將步入結婚禮堂的情侶,或是老夫老妻,若要能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麼如何在信任基礎下,規畫好家庭財務,自然是不可不做的功課。

婚禮上的堂叔和堂嬸~~~品賞真愛的滋味

--很感人的一篇文章

婚禮上的堂叔和堂嬸--很感人的一篇文章 (請讀完它)結婚那天,媽問我:坐在角落裏像兩個要飯模樣的人是誰?
我看過去的時候,有個老頭正盯著我,旁邊還有個老太太,發現我看著他們時趕忙低下頭。我不認識他們但也不像要飯的,衣服是新的連折印都看得出來。媽說像要飯的是他們佝僂著身子,老太太的身邊倚了根拐杖的緣故。
媽說天池是孤兒,那邊沒親戚來,如果不認識就轟他們走吧。現在要飯的壞著呢,喜歡等在酒店門口,見哪家辦喜事就裝作親戚來吃黑酒。我說不會,叫來天池問一下吧?天池慌裏慌張把我的手捧花都掉地上了,最後吱吱唔唔地說是他們家堂叔和堂嬸。我瞪了媽媽一眼:差點把親戚趕走。
媽說天池你不是孤兒嗎?哪來的親戚呢?
天池怕媽,低頭說是他家遠房的親戚,好長時間不來往了。但結婚是大事,家裏一個親戚沒來心裏覺著是個憾事,所以……我拍著天池的肩埋怨他有親戚來也不早說,應該把他們調一桌,既然是親戚就不能坐在備用桌上。天池攔著說就讓他們坐那吧,坐別桌他們吃著也不自在。
直到開席那桌上也就坐了堂叔和堂嬸。敬謝席酒經過那桌,天池猶豫了一下拉著我從他們身邊擦了過去。回頭看到他們的頭埋的很低,想了想我把天池給拽了回去:堂叔、堂嬸,我們給你倆敬酒了!
兩人抬起頭有點不相信的盯著我。二老的頭髮都是花白的,看上去很老應該有七八十歲的樣子,堂嬸的眼睛很空洞,臉雖對著我但眼神閃忽不定。我拿手不確定的在她眼前晃了晃,沒反應。原來堂嬸是個瞎子。
堂叔、堂嬸,這是俺媳婦小潔,俺們現在給你們敬酒呢!天池在用鄉音提醒他們。
哦、哦。堂叔歪歪斜斜地站了起來,左手扶著堂嬸的肩右手顫微微地端起酒杯,手指背上都是黃黃的繭,厚厚的指夾逢裏留著黑黑的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讓他們過早地累彎了腰。我驚訝地發現,堂叔的右腿是空的。
堂嬸是瞎子,堂叔是瘸子,怎樣的一對夫妻啊?
別站了,你們坐下吧。我走過去扶住他們。堂叔又搖晃著坐下了,無緣由的堂嬸眼裏忽然就叭嗒叭嗒直掉淚,看到堂叔無言地拍著她的背。本想勸他們兩句,但天池拉著我離開了。
我跟天池說,等他們回家的時候給他們一點錢吧,太可憐了。兩人都是殘疾,這日子根本想不通怎麼過。天池點點頭沒說話,緊緊擁著我。
第一年的除夕,天池說胃疼沒吃下晚飯回房睡覺去了。我讓媽媽熬點大米粥也跟著進了房。天池躺在床上,眼裏還憋著淚。
我說天池不該這樣的,第一年的除夕就不跟我們一塊吃晚飯,還跑房裏這樣。好象我們家虧待你似的,一過節你就胃疼,哪有這樣的事情?其實我知道你不是胃疼,說吧什麼事?
天池悶了半天說對不起,他只是想起堂叔和堂嬸還有他死去的爹娘。他怕在桌上忍不住,惹爸媽不高興才推說胃疼。我摟著他說:真是個傻孩子,想他們我們過完年看他們去就成了,再說我也想知道他倆是怎麼過日子的。
天池說算了,那條山路特別難走。你會累著的,等以後路通了我們生了小孩再帶你去那看他們吧。我心裏想說:等我們生小孩的時候他們還不一定在呢!但沒敢講出來,嘴上說給他們再寄些錢物吧!
第二年的中秋期間我正巧在外出差,中秋節那天又回不了家。我特別想天池和爸媽,我就跟天池煲電話粥。我問天池想我想得睡不著怎麼辦?天池說就上網或者看電視,再不行就睡那睜著眼睛狠狠得想。
那晚,我們直到把手機聊得發燙沒電為止。
躺在賓館的床上,看著窗外圓圓的月亮,我怎麼也睡不著。睜著眼睛流著淚想天池、想爸爸、想媽媽。想到天池估計也沒睡著,說不定正在網上神遊。翻身我也打開電腦,重新申請了一QQ號名叫"讀你"想捉弄一下天池。查了一下,天池果然在,我主動加了他,他接受了。
我問他:這樣一個萬家團圓的好日子,你為什麼還在網上閒逛呢?他說:因為我老婆在外出差,想她睡不著覺所以就上網看看。
我挺滿意這句話,接著又打出:老婆不在家,可以找個情人代替,比如說網上,聊以自慰一下。半天他才敲出一行:如果你想找情人的話,對不起,我不是你找的人,再見。對不起,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別生氣。叭叭叭,我趕緊發過去。
過了一會他問我:你怎麼也在網上閒逛呢?我說:我在外打工,現在想爸爸和媽媽。剛剛和男朋友通完電話還是睡不著,就上網了。
我也想我爹和娘,只是,親在外,子欲養而不能。親在外,子欲養而不能。怎麼講?我把這句話又重複敲了過去。我有點莫明其妙,天池怎麼說這樣的話?
你叫"讀你",我今天就讓你讀一次吧。有些事情放在心裏很久會得病,拿出來曬曬會舒服些,反正你我也不認識,你就當作聽一個故事吧!
於是,我意外地知道了天池一直隱藏在內心的事情。
30年前,我爹快五十了還沒娶親,因為他腿瘸加上家裏又窮沒有姑娘願意嫁他。後來,莊上來了個要飯的老頭還攙著個瞎眼的女人。老頭病得很重,爹看他們可憐就讓他們在自家歇息。沒想到一住下那老頭就沒起來過,後來老頭的女兒就是那瞎眼的女人嫁給了我爹。
第二年生下了我。
我家的日子過得很清苦,可我從來沒餓過一頓。爹和娘種不了田,沒有收入就幫別人家剝玉米粒,一天剝下來十指全是血泡,第二天纏上布條再剝。

為了我上學,家裏養了三隻雞,兩隻雞生蛋賣錢,留下一隻生蛋我吃。

娘說她在城裏要飯時聽說城裏的娃上學都吃雞蛋,咱家娃也吃,將來比城裏的娃更聰明。但他們從來都不吃,有回我看見娘把蛋打進鍋裏後用嘴舔著蛋殼裏剩下的蛋清,我摟著娘嚎啕大哭。說什麼也不肯吃雞蛋了,爹知道原委後氣得要用棍子打娘。

最後我妥協,前提就是我們三人一塊吃。雖然他們同意了,但每次也就象徵性的用牙齒碰一下。
莊上的人從來不叫我名字,都叫我是瘸瞎子家的。爹娘一聽到有人這樣叫我必定會跟那人拼命。娘看不見就會拿了磚塊亂砸,嘴上還罵著:你們這些殺千刀的,我們瘸瞎,我娃好好的,就不許你們這樣叫喚。將來你們一個都不如我娃。
那年中考,瘸瞎子家的考了全縣第一的喜訊讓爹娘著實風光了一把。鎮上替我們家出了所有的學雜費,送我上學的那天爹第一次出了山。

上車的那會,我眼淚撲剌剌的直掉,爹一手拄著拐一手替我擦淚:進了城要好好學,以後就在城裏找工作娶媳婦。別人問起你爹娘你就說你是孤兒,沒爹娘,不然別人會看不起你。特別是娶不上媳婦,人家會嫌棄你。誤了你娶媳婦,我都無臉去見老祖。
爹!我讓爹別再說了,這是什麼話,還沒有用呢咋就不認爹娘呢?娘也說這是真話,要聽。你不記得在學校裏嗎?只要說你是瘸瞎子家的,別人就會拿白眼擠兌你。剛開始連老師都不喜歡你。以後,你帶了城裏媳婦回家就說俺們是你的堂叔和堂嬸。

娘說完就在那抹淚。爹說,不要把媳婦帶回家,一帶回來你娘忍不住就會露餡的。然後往我懷裏揣了十個熟雞蛋就拖著娘走了。
我的眼淚也撲剌剌地往下掉,殘疾不是他們的錯,那是老天對他們的不公。但他們卻生了一個完美的天池給我。這個傻天池,這樣的爹娘,無法再完美了。我很生氣,他怎麼就這麼小看我呢?
那後來,你就告訴你媳婦他們是你堂叔和堂嬸?我敲過去這句話。
本來我不信。媳婦找的是我又不是爹娘,為啥爹娘都不能認呢?不過我在外十年,爹娘一次都沒去過我的學校。

第一年工作,我想帶他們進城玩玩,他們都不肯,說讓人曉得我爹娘是殘疾人會在我臉上抹黑,影響我娶媳婦。一輩子都在山裏了不想出去了。娘還說她就是從城裏來的,也沒啥意思。
後來,我談了第一個女朋友,當我認為時機差不多的時候,就帶她回了趟家。誰知到家後,她晚飯都沒留下吃一頓就走了,我追出去她說,和這樣的人過日子她一天都過不下去。
還說我們家基因有問題,以後的小孩肯定也不會健康。我氣得讓她有多遠滾多遠。回到家,娘在那哭,爹也罵我。說我不聽他們的話,非要斷了咱家的香火不可。
後來,我遇上了第二個女朋友,就是現在我的老婆。我很愛她,做夢都怕失去她,她們家又很有錢,親戚都是些上等人家,有了前車之鑒我很害怕只能不孝了。但是一到逢年過節我就想他們,心裏堵得慌,難受。
那你從來就沒有告訴過你老婆?也許她不計較這些呢?
我沒說過,也不敢說。如果她同意了我想我岳母也不會同意的。我和她們住在一起,岳父在外是有臉面的人。如果爹娘來了不是在他們臉上抹黑嗎?我也只能在出差學習的時候偷偷回去看上兩眼。謝謝你聽我說了這麼多,現在我的心裏舒服多了。
下了網,我依舊沒有覺意。都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看看我們都做了什麼?我理解天池的無奈,也瞭解他爹娘的苦衷。但他們不知道卻將無辜的我陷入了無情無義的逆境之中。
天將放亮時,我敲開了部門經理的門,告訴他下面的事情請他全權處理,我有點非常重要的事情儘快要辦,一切就拜託他了。然後簡單收拾一下行李我就直奔火車站。還好,趕得上頭班列車。
那條山路確實很難走。剛開始腿上還有點勁,後來腳上磨起了泡我就再也走不動了。正是中午時分,太陽又曬得厲害,我只有喘氣的份。背來的水差不多快喝完了,我也不知道下面還有多少路程要走。脫下鞋子擠了水泡,那一會疼得我都哭出聲來,真想打個電話讓天池來接我回家,最後還是忍住了。

從路邊揪一把蘆葦花墊在腳底,感覺腳上舒服多了。想到天池的爹娘此時還在家勞作著,腿上忽的一下就來了勁,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當老村長把我領到天池家門口的時候,那一片燒得紅紅的晚霞正照在他們家門口的老棗樹上。棗樹下坐著堂叔,哦不、是天池的爹,爹比結婚時看到的老多了,手上剝著玉米,拐杖安靜地倚在他那條殘缺的腿上。娘跪在地上準備收曬好的玉米,手正一把一把地往裏擼。
這,宛如一幅畫,而畫中便是這世上最完美的爹娘。
我一步一步地往他們跟前走著,爹看到了我,手中的玉米掉在了地上,嘴巴張得老大,吃驚地問:你、你咋過來了?娘在一旁摸索著問:他爹,誰來啦?天、天池家的。啊!在、在哪?娘驚慌失措地找著我的方向。
我彎腰放下行李,然後一把抓著她的手,對著他們,帶著深深地痛、重重地跪了下去:爹!娘!我來接你們回家了!
爹乾咳了兩下,淚無聲地從爬滿皺紋的臉上流出。俺就說,俺的娃沒白養阿!娘把雙手在自個身上來回的搓,然後一把抱住我,一行行的淚水從她空洞的眼裏熱熱地流進我的脖子裏。
我帶爹娘走的時候,村裏是放了鞭炮的。我又為爹娘風光了一次。
當天池打開門,看到一左一右站在我身邊的爹和娘時吃驚不小,怔怔地愣在那,一語未發。
我說:天池,我是讀你的人。我把咱爹娘接回來了。這麼完美的爹娘,你怎麼捨得把他們丟在山裏?
謝謝!
天池泣不成聲,緊緊的抱住我,像他娘一樣把一行淚流進我的脖子裏。